@KTzone » 日常 - 新聞時事 » 專家呼籲加強殯葬業監管 完善墓地所有權制度


2011-4-4 14:55 ringshop
專家呼籲加強殯葬業監管 完善墓地所有權制度

專家呼籲加強殯葬業監管 完善墓地所有權制度

2011-04-04 南方日報
[align=center][img=319,430]http://img.sina.com.hk/news/14/2011/0404/1301886666_uH2ZEG.jpg[/img][/align][align=center]把錢攢夠再死吧[/align]  民政部日前發布了《遺體火化服務》等七項推薦性行業標准,將從4月5日清明節當天實施。據悉,這是中國殯葬行業首次發布服務標准,將對提升殯葬服務水平,更好地滿足群眾殯葬服務需求產生積極影響。但學者們指出,除了行業標准以外,還迫切需要制定符合時代要求、滿足百姓需要的殯葬新法。

  其實早在2002年,民政部就已開始進行《殯葬管理條例》修訂的調研工作,2005年,國務院法制辦將修訂該條例正式列入當年立法計劃。2007年,《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全文公布征求意見,其中明確嚴禁任何人炒買炒賣公墓,因而一度被輿論寄予“終結殯葬暴利”的期待。然而歷經數年,這一規範殯葬服務市場的基本法律仍處于“難產”狀態。

  有學者指出,中國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的第一次殯葬改革,初步實現了從保留遺體到保留骨灰的轉變,現在急需進行第二次殯葬改革,提倡少占地或不占地的葬式,即實現從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轉變。殯葬工作不應當只局限于管理,國家應當制定殯葬法,明確各方的權利義務。同時,從“入土為安”到綠色殯葬觀念也需要各方推動、推廣。

  
[b]觀點PK:經營性公墓該不該控制規模?[/b]


  正方:正如活人都需要有住房一樣,人死後也必須做到“死有所葬”,因此,政府應當把公墓建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

  反方:殯葬改革的目標是火葬,火化後的骨灰不再占地埋葬,以達到節約土地的目的,因此,經營性公墓作為一個歷史性產物,應當控制其規模,不應鼓勵其發展。

  90歲的彭老太太坐在老伴的墓碑旁曬太陽,從2001年至今,老伴逝世已逾10年。彭老太太三代的兒孫們,正在墓前忙著焚香獻花。放眼望去,墓碑在蔥鬱的松柏間,層層疊疊。

  這里是存放著2.5萬骨灰盒,有著8000多塊墓地的廣州銀河公墓。在這片占地300畝的公墓園內,去年新建的500多個墓地,如今剩余量已不到70個。“搶手”的墓地,儼然已是一種稀缺資源。

  “地總有用完的一天,你看,現在的新墓是越來越小了。到時候,有錢可能還沒處買去”。老人家有心無心的念叨,恰恰牽出了一個讓人更為關注的話題:如果墓地資源趨于飽和,“綠色殯葬”又不斷遇冷,若幹年以後,上哪找墓地去?

  
[b]墓地正在變小[/b]



[b]  “死不起”已經不是一句玩笑話。[/b]


  此前有媒體報道,廣州墓地每平方米的均價早已超越了房價。一塊普通墓地售價在2萬元到6萬元之間,而靠近市中心的墓區,墓地價格超過3萬元,最高的達幾十萬元。

  以新塘公墓中華墓園為例,墓穴價格從18800元到64380元不等,而新塘藝術園香園的價格則是每平方米14400元,與樓市價格相差並不遠。此外,石墳價格同樣不菲,根據新塘公墓的價目表,一個青石浮雕中堂就要50570元,其他的石墳款式,基本上都在25000元到50000元中間徘徊。

  除了墓穴價格,每個墓碑還需要收取管理費、安葬費等。像彭老太太老伴在銀河公墓的墓地,10年前,面積約6平方米花費就將近20萬元。一筆賬算下來,墓地每平方米均價超越房價的說法並不誇張。

  價格越走越高,面積卻越來越小。如今墓地的另一個現狀是,不一定有錢就能買到那麼大面積的墓地。有墓地園區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現行規定,每具骨灰安放墓穴的面積不能超過1平方米。“以前,骨灰安放墓穴的面積大多是2米乘以4米的規模,但是現在墓園也在嚴格控制面積,因為土地資源太有限了。”

  更重要的是,花了這麼大筆錢做了“墓奴”,並不意味著長久擁有,公墓使用20年後還要續費。對此,彭老太太搖頭大嘆不可思議“我們以為已經買下來了”。

  
[b]墓園擴建難產[/b]


  墓地確實太過緊俏。在3月28日的廣州清明工作新聞通報會上,銀河公墓管理處主任侯雪軍介紹,擁有2.5萬個骨灰盒和8000個墓地的銀河公墓目前墓地資源趨于飽和。據初步統計,去年公墓內還有新建墓地約500多個,今年就只剩不到70個了。據某墓園的知情人透露,此信息第二天一出街,惹得不少市民來電咨詢。

  墓地供不應求,已經成為不少墓園無法回避的現實難題。不少市民稱,一味的縮小占地面積不是辦法,擴建才是出路。

  事實上,2003年前,有關部門已經開始籌備廣州市第二銀河公墓的選址工作。然而選址一直都沒成功,原本商榷選址的地皮頻頻“流產”。2008年曾傳出,廣州市規劃部門又提供了三個地址供廣州市第二銀河公墓選擇其一,三處地址分別在白雲區、花都區以及蘿崗區,當時這三處地址均是山地。

  然而,直至今天,第二銀河公墓啟動選址工作進入第八個年頭,落戶何方依然是個未知數。

  有專家呼籲,另擇址籌建第二銀河公墓刻不容緩。

  專家認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公墓所處位置已由當年的市郊變成市中心區,如果繼續發展墓地和骨灰樓,將會破壞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既影響城市景觀,又會進一步加劇所在地段的交通、治安、衛生等問題。其次,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使銀河公墓的現址已經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骨灰存放需求。最近幾年,符合條件而且要求存放進銀河公墓的骨灰數量急劇增長,年遞增率達20%左右,現址的殯葬設施將很快不能滿足喪葬需求。

  然而,有內部人員向記者透露,國家嚴格控制墓園的發展,倡導環保、少占土地的方式,辦一個墓園其實十分困難,要國土規劃、民政等部門審批。正是因為關卡重重,廣州市最新的墓園,是上世紀90年代建設的,距今已有10多年了。

  
[b]新式殯葬難推[/b]


  廣州市殯葬管理處相關負責人稱,廣州市的墓園都是向市場開放的,離市區遠近自然決定了墓地價格的高低。“墓穴價格越來越貴是有一定原因的,墓穴不可能建十幾層,而土地是有限的。”該負責人表示,骨灰全部都安放在墓園也不現實,國家政策在逐步推廣少占土地的殯葬方式,目前政府除了鼓勵市民骨灰放在骨灰樓外,還大力鼓勵市民骨灰還林、撒海,節約土地。此外,有的墓園還推出草坪葬、花壇葬。

  不過,據初步統計,一年骨灰還林和撒海的僅有2000具。這種新式殯葬,並不是每個市民都能接受。

  72歲的吳伯告訴記者,骨灰還林、撒海對很多人來說是行不通的,“尤其是農村的觀念依然保守”。他告訴記者,他印象最深是以前看新聞播出周恩來總理骨灰撒向大海的畫面,當時自己很有觸動,也曾感慨了好一陣子,可事情如果真到自己頭上,恐怕還是不行。

  “以前流行土葬,但是90年代叫停土葬後,我周邊的親戚朋友都選擇把骨灰停放在骨灰堂里。”吳伯坦言,“把骨灰還林、撒海,總是比較難理解的。”

  南方日報訊記者 趙琦玉

2011-4-5 00:18 rainbowsick
thax for sharing the news
support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