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日常 - 新聞時事 » 美國需要大格局的戰略


2011-5-20 21:25 makear
美國需要大格局的戰略

新聞周刊的專欄作家評奧巴馬對埃及潰裂和其所遺下之真空的態度。



「那位政治家只能等著、聽著,直到他聽到透過陣陣事件帶來神的旨意,然後他必須隨即躍起,並緊抓住神袍的下擺,抓住這個機會。」於是,俾斯麥,這位偉大的普魯士政治家,得以在將近一個半世紀以前統一德國,並重塑歐洲的勢力平衡狀態。


上週,在他的總統任期內,是奧巴馬第二次聽到那些腳步聲的時候,於是他亦躍起以抓住這個歷史性機遇,只可惜他卻徹底錯過了這次。


俾斯麥並不是個光環繞身的政治金童,但他抓住了19世紀中期德國民族主義的革命浪潮。且俾斯麥不僅只是追趕那股浪潮,而是設法駕馭那股浪潮,並使其衝向他所選擇的方向。而奧巴馬剛剛錯過的這股浪潮,則是中東民主的革命浪潮。自從奧巴馬上任以來,這股浪潮已經在這個地區洶湧了兩次:一次是2009年夏季在伊朗,第二次則橫跨了北非,從突尼斯一路到葉門的紅海。而這股浪潮的最高點出現在埃及,這個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


每一股浪潮,都讓奧巴馬總統面臨了嚴峻的選擇。他可以試著抓住這股浪潮,就像俾斯麥那樣──支持那些年輕的革命者,並乘著這股浪潮引領其湧向有利於美國的方向。或者他可以什麼也不做,就隨浪潮順勢流竄。在伊朗事件時,他什麼也沒做,結果伊斯蘭共和國的暴徒無情地鎮壓了示威活動。這一次,在埃及,情況更糟糕。他在兩邊站台──時而勸告埃及總統穆巴拉克離開,時而縮手旁觀並建議採取「有秩序的轉變。」


結果是一個在外交政策上的失敗。這位美國總統和雙方都漸行漸遠:不僅和穆巴拉克在軍方的親信造成距離,而且和在開羅的街道上的年輕人群也無法結為盟友。無論最終是誰獲勝,奧巴馬都輸了。而造成距離的反效果還不僅於此,美國在該地區的兩個最親密友邦: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都對此反感。沙烏地阿拉伯害怕任何形式的革命,對華盛頓並未堅決支撐穆巴拉克感到震驚。而以色列則對美國政府顯然對此事件的處理方式毫無頭緒而感到沮喪。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國需要大格局的戰略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