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 02:00
宅~有何不可
法國總理稱可對35小時工作制改革進行討論
潘寅茹
享受瞭多年的“愜意”生活後,法國人一周工作35個小時的問題終於走上前臺,十多年後又一次引發瞭社會熱議。而事件的起因,則源於法國總理埃羅的一次公開談話。
埃羅在當地時間10月30日表示,他對目前35小時工作制改革的討論持開放態度,並認為可以就法國社會是否回歸39小時工作制進行討論,因為沒有“?對不能碰的議題”。
下周一法國政府將出臺一份近期的工作報告,該報告旨在促進作為歐洲第二大經濟體的法國加強工業競爭力。因此,埃羅的此番言論被一些人視為左翼政府欲在社會政策領域進行大調整的前奏。
[b]出爾反爾?[/b]
法國是目前歐盟27國裡唯一實施35小時工作制的國傢。35小時工作制是法國社會黨於20世紀90年代推動的最具象徵意義的改革措施之一,該措施旨在通過縮短勞動時間來增加就業機會。
在被問及法國社會是否會恢復每周39小時的工作制時,埃羅對《巴黎人報》表示:“在法國,沒有?不能‘觸碰’的議題。我可不是個頭腦呆板的教條主義者……不過,目前唯一使我擔憂的是法國處於崩潰邊緣,我們需要重?經濟發展的引擎。”
此言一出,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法國商界與工會領袖對此的解讀是:法國社會又將迎來一次“轟動性”的社會變革。
不過,埃羅立刻做出瞭澄清。他在接受法國電臺採訪時表示:“盡管在法國,任何社會政策都可以公開討論,但是,政府目前不會在每周35小時工時方面進行改革。畢竟,工作時間的長短不是法國經濟衰退的根源。”
法國勞工部長米歇爾·薩潘(Michel Sapin)也堅決捍衛目前的政策。他表示:“每周35小時工作制不會被廢除。”法國外交部長洛朗·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緊接著在法國電視二臺表示,他不想參與到此項問題的爭議中。在他看來,目前法國社會的焦點應放在提高競爭力的問題上,而不是工作的時長。
顯然,社會黨政府內部混亂的表述即刻被反對派抓住瞭把柄。法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費加羅報》(Le Figaro)周二當天便在頭條發文譏諷政府在每周究竟該工作多少時間上竟然出爾反爾。該報在法國政壇持中右翼觀點,支持前總統薩科齊領導的人民運動聯盟(UMP)。
人民運動聯盟主席讓-弗朗索瓦·科佩(Jean-Francois Cope)在第一時間對埃羅欲改革工時的言論表示“歡迎”,並稱已經準備好隨時和政府展開對話。同屬於人民運動聯盟的法國前總理菲永(Francois Fillon)則認為,埃羅之所以改變論調,肯定是受瞭勞工部長的擺佈,並指責埃羅在政府內部缺乏實權。
左翼的法國共?黨則認為,埃羅的言行是加深瞭其在改革工時方面搖擺不定的形象。同屬左翼的法國《世界報》(Le Monde)表示,埃羅給民?製造瞭一個“虛幻”的前景。
[b]長期爭論[/b]
暫且不論埃羅的言論可信與否,在法國,關於每周工作時長的問題始終是社會關註的焦點,左右翼對該問題也一直爭論不休。
1997年,經濟危機襲來。為一改法國社會經濟低迷的現狀,法國先後推出縮短工時的法案,並決定在1998年率先推行每周35小時工作制取代之前的39小時工作制。該法案在2000年法國社會黨人若斯潘(Lionel Jospin)主導的政府中最終獲通過成為法律。
薩科齊上臺後,盡管沒有完全廢除每周35小時工作制,但其主導下的政府也對該法案進行瞭微調。比如,允許員工在一定條件下增加工作時間以賺取額外酬勞。35小時就成為瞭衡量加班時間的標準。而且,調整後的法案還規定,員工在加班時間的前4個小時中,雇主支付的報酬須上調1/4。同時,還賦予瞭雇主為支付加班報酬免稅的權力。
對於每周35小時的工作制,一些崇尚慢節奏生活的法國人將此視為天賜的好事,但對於經濟和行業而言,非議遠遠多過讚美。
在許多人看來,縮短工時會加大用工成本,擠壓瞭企業的利潤空間,也在無形中削弱瞭法國工人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而且,這一政策在短期內或許有助於提升法國工人的就業率,但是,從長遠來看,則會抑制工人的積極性,導致法國企業缺乏活力和國際競爭力。
根據英國國傢統計局(ONS)的最新統計,在歐盟27個國傢內,法國全職工作者平均每周工作時間實際為41.1小時,位列歐盟27國的第六位。真正的“工作狂”稱號,則屬於奧地利人與希臘人(這點令人倍感驚訝),他們平均每周工作43.7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