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日常 - 新聞時事 » 俄研發新型“大殺器”:洲際導彈攜10個分導彈頭


2013-5-24 10:00 宅~有何不可
俄研發新型“大殺器”:洲際導彈攜10個分導彈頭

去年年底,俄軍戰略火箭兵司令卡拉卡耶夫宣佈:俄將研製使用液體燃料、固定發射井發射、發射質量達100噸的新型洲際彈道導彈,2018年∼2020年裝備部隊,用於替換“部隊長官”RS-20V型洲際彈道導彈(北約命名“撒旦”)。新“撒旦”將攜帶10個分導式彈頭,性能超過“白楊-M”型和“亞爾斯”等世界上同類導彈。
  卡拉卡耶夫稱,隻有新“撒旦”這種使用液體燃料的分導式多彈頭重型洲際彈道導彈,才能有效突破屆時可能存在的任何導彈防禦系統。在其基礎上,還可研發使用非核戰鬥部、高精度制導、可實施全球打擊的戰略性常規武器。
  戰略火箭兵部隊肩負著核威懾和核打擊使命,是俄羅斯“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俄羅斯三分之二的核武器搭載工具和超過一半的核彈頭由戰略火箭兵掌控。
   [b] “撒旦”的地位不可替代[/b]
  老“撒旦”RS-20V為兩級、液體燃料、固定發射井發射、發射質量200噸的重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射程1.1萬公裡,可攜帶10個55萬噸當量核彈頭,單個彈頭的當量相當於在廣島爆炸的原子彈30倍左右。老“撒旦”1988年開始戰鬥值班,可靠性高,突防能力強,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威力最大的洲際彈道導彈。
  俄羅斯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有RS-20、RS-18、RS-12M等?多型號,RS-20V的地位不可替代。美國曾試圖發展類似導彈應對RS-20V,但因造價高昂、技術複雜,最終雷根和佈什政府決定通過核裁軍條約消減其威脅。
  1991年,美蘇簽署瞭《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將RS-20V數量削減一半至154枚。1993年,美俄簽署瞭《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要求俄拆除包括RS-20V在內的所有陸基分導式多彈頭導彈,隻保留90個RS-20V發射井並改為部署其他類型單彈頭導彈,但該條約至今尚未生效。
  戰略核武器造價昂貴、數量受軍控條約限制,因此服役時間都比較長。如美國B-52H戰略轟炸機已服役53年並將超過70年,“三叉戟 II”潛射彈道導彈已服役20年並將超過45年,“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已服役30年並將超過45年。
  RS-20V的使用壽命為30年,已接近服役最高年限。2009年12月24日,RS-20V從俄羅斯南烏拉爾的奧倫堡發射,以非常高的精度擊中瞭堪察加半島上的設定目標。本次發射的目的是檢驗其飛行和技術性能,論證其延期服役的可行性。
  盡管RS-20V的性能優異,但延期服役終歸是權宜之舉。新“撒旦”的研製與採購已被列入俄《2011∼2020年國傢武器發展規劃》,計劃2018年開始列裝,屆時老“撒旦”剛好服役滿30年。為縮短研發周期,減少資金投入,新“撒旦”將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已有的方案、技術、工藝及零部件。
   [b] “撒旦”用於實施“先發制人”核打擊[/b]
  洲際彈道導彈、戰略轟炸機、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組成瞭俄羅斯“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和陸基機動型洲際彈道導彈隱蔽性好、生存力強,適合作為核反擊力量;戰略轟炸機機動性好、突防能力強,但依賴陸上機場,適合進行核突擊;“撒旦”這類固定發射井發射、使用液體燃料、重型洲際彈道導彈生存力差,但威力大、戰備水平高,適合實施“先發制人”的核打擊。
  長期以來,俄羅斯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技術狀態不佳,在航率不高。2001年∼2008年期間,美俄擁有的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數量基本相同,但美國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完成的巡航次數是俄羅斯的13倍。
  1985年,美國海軍部長透露,如果美蘇戰爭爆發,前5分鐘內就要對蘇聯海軍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實施打擊。美及其盟友在世界各大洋擁有完備的反潛網絡和強大的反潛兵力。1987年,美軍計算,在對蘇聯海軍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的活動海域如大西洋、北冰洋和鄂霍次克海展開20∼60小時搜潛行動後,可確定95%的蘇聯海軍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方位,而潛艇“被發現”基本就相當於“被摧毀”。
  美國民間雜誌還曾刊文探討過使用巡航導彈摧毀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停靠碼頭的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1艘美國海軍“海狼”級多用途核動力潛艇可攜載45枚海基“戰斧”巡航導彈,如果4枚導彈攻擊1艘潛艇,1艘“海狼”級潛艇就可摧毀太平洋艦隊全部11艘彈道導彈核動力潛艇。
  20世紀90年代,美軍計算,僅使用常規武器就可摧毀30%的俄羅斯戰略核力量。俄羅斯本國專傢計算,在遭受第一次打擊後,固定發射井內的洲際彈道導彈生存概率為5%∼7%,加上未被探測到的陸基機動型洲際彈道導彈發射系統和升空的戰略轟炸機,戰略火箭兵和遠程空軍的戰略核力量總生存概率為5%∼10%。近年來,美軍全球態勢感知和遠程快速精確打擊能力突飛猛進。以隱身戰機、無人飛機、高超音速飛行器、高精度巡航導彈、空天戰機、網絡攻防為代表的常規打擊力量,必將使其生存概率進一步降低。
  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分別於2009年和2010年發佈的俄羅斯《至2020年國傢安全戰略》和《軍事學說》表明,在受到核威脅等極端情況下,俄將發動以“解除核武裝”為目的的“先發制人”核打擊,摧毀敵人戰略核武器和戰略核力量指揮體系。
  俄羅斯將“戰略遏制”作為保證國傢安全的指導方針。“遏制”戰略就是遏制侵略,通過威懾和報復能力來實現。戰略遏制包括常規遏制和核遏制,核遏制是核心和基礎。
  因此,研製新“撒旦”,是俄羅斯保持“先發制人”核打擊能力,實施有效核威懾的必然選擇,也是蘇軍及俄軍“進攻至上”傳統軍事指導思想和俄羅斯民族性格的體現。
   [b] 突破導彈防禦系統是有效核威懾的前提[/b]
  2002年,美國退出《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和美蘇1972年簽署的《反彈道導彈條約》,著手部署多梯次導彈防禦系統。2009年,奧巴馬政府宣佈瞭《歐洲分階段適應路線》(EPAA計劃),將導彈防禦系統看作現代戰場上的防禦支柱。
  至2020年,EPAA計劃分4個階段實施。“宙斯盾”作戰系統、TXAAD(末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和“愛國者-3”導彈防禦系統分別歸屬EPAA計劃的第一至第三階段,目的是保證美國及其在歐洲、中東、西太平洋地區的盟友能夠全面有效地防禦中短程彈道導彈。2018年後的第四階段,主要部署用於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標準-3 Block 2B”攔截導彈,保衛美國本土。
  以“宙斯盾”作戰系統和“標準-3”系列攔截導彈為基礎的海基導彈防禦系統,可快速、機動、靈活部署,是美導彈防禦系統發展的重點。2010年,美海軍向國會遞交瞭《30年造艦計劃》,規定所有新建造導彈驅逐艦都須具備彈道導彈防禦能力,且2016財年後採購的導彈驅逐艦將以彈道導彈防禦為主要任務建造。
  至2020年,美海軍計劃在94艘艦船上裝備數百枚“標準-3”系列攔截導彈。大西洋艦隊的20支艦艇編隊中,近三分之一將部署在地中海和北海,其中部分周期性地在俄周邊海域如黑海、波羅的海、巴倫支海巡航,可將俄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攔截於飛行的中間階段。
  目前,美國在歐洲部署的導彈防禦系統已鄰近俄羅斯邊界。盡管美國宣稱是針對來自伊朗方向的中程彈道導彈,但該系統同樣可以攔截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和潛射彈道導彈在歐洲國傢中隻有俄羅斯才同時擁有。
  《至2020年國傢安全戰略》指出,俄將在軍事安全領域面臨的 “一些主要大國奉行旨在獲得軍事領域壓倒性優勢的政策,其中包括單方面建立全球導彈防禦系統”視為最大威脅。目前,盡管導彈防禦系統尚未對俄構成實質上的威脅,但未來它將有能力攔截俄洲際彈道導彈,且已有在太空部署的趨勢。
  但俄軍專傢認為,建設進攻性系統的投入一般不到建設防禦性系統的5%。新“撒旦”這種威力巨大的進攻性武器,使對手耗資巨大取得的防禦優勢盡失,這也是俄羅斯“非對稱”戰略的典型體現。俄試圖表明:全球化、多梯次、太空部署的導彈防禦系統也不能保證?對安全,從而促使美國遵守核裁軍條約,為新條約談判創造有利態勢,並避免捲入新的軍備競賽,以維持美俄間的軍事平衡。 (李大鵬作者單位:海軍工程大學)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