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日常 - 新聞時事 » [本港新聞]實事求是調整母語教學政策


2008-6-2 12:52 JICKYLE
昨天,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主席田北辰,在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說,母語教學不會影響學生的英語能力。他又表示會考慮微調母語教學政策,按學生語言能力在校內進行分流。

    1998年,港府決定加快推行母語教學,把中學劃分為英文中學和中文中學,全港有114間中學被劃為英中,其餘300多間為中中。從此,有關母語教學的爭議日烈。有人批評母語教學令學生的英語水平下降,會打擊香港的經濟發展。一時間,母語教學彷彿成為有損學生英文水平及阻礙香港發展的罪魁。其實,客觀冷靜地分析,這類批評有些是片面而偏頗的。

    香港鄰近的非英語國家或地區推行母語教學,而又取得驕人經濟成就的,有日本、韓國等。日本、韓國,皆以母語為先,而非盲目地追捧英語等外語。然而,它們所取得的經濟成就,卻是舉世矚目。這主要是它們能因應本國民眾的語言習慣,實事求是地制訂一套合乎自身需要的教育政策,故類似香港的教學語言之爭并不多見,更未出現日本人或韓國人批評本身的母語阻礙本國經濟發展的怪論。

    當然,有人或會引新加坡的英語教學為例,批評香港的母語教學。但他們忽略了一個重點:新加坡有一個全英語的社會環境,英語可說是新加坡各族人民的共同母語。香港是一個以中文為主的語言環境,如果有人想一下子把香港變成新加坡一樣的全英語社會環境,是不切實際,也不可能做到。因此,如要實事求是地制訂一套切合香港實際需要的語文教育政策,可參考鄰近國家或地區的成功例子,而非主觀、偏激地批評母語教學,甚至將母語教學問題政治化。

    在討論母語教學時,我們亦必須避免對母語,即香港人日常所說的粵語、所寫的中文加以歧視。有人指母語教學政策令就讀中文中學的學生被標籤為次等學生,打擊他們的自尊。這反映香港有不少人歧視本身的母語,實在是一種十分荒謬的現象。要知道教育不是單純地學習英語,而是包括品德的培養、思維的訓練及各種知識的學習。學生使用自己最擅長的母語學習,有助建立語言基礎,亦能更有效地吸收知識、進行思考和表達。大多數發達國家或地區,都是先從母語入手,建立學生的語文和其他基礎知識,再在這個基礎上學習其他外語和更深層、更廣泛的知識。我們要明白,香港絕大部分學生皆以中文為母語,歧視母語除了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外,對學習英語根本毫無幫助。

    香港實施母語教學至今已10年,的確到了需要檢討、調整的時候。社會各界特別是教育界,應客觀、理性地分析實施母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實事求是地商討調整和完善母語教學政策,才能為學生、為香港創造更美好的前景。



[url]http://www.hkcd.com.hk/content/2008-06/02/content_2086516.htm[/url]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